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焦点要闻
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 | 马踏法庭“四个一”服务基层社会治理
作者:乐山中院  发布时间:2023-09-11 15:45:06 打印 字号: | |

天上白玉京,人间马踏井。马踏镇,原名“马拖井”,位于乐山市井研县西南部,是乐山连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这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曾经的“盐马古道”重镇。井研县法院马踏法庭就位于这“盐马古道”之上,法庭审判辖区辖马踏、王村两个镇,下辖3个社区,15个行政村,面积 157.84 平方千米,人口71000余人。

近年来,马踏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延伸服务触角,发挥人民法庭前端功能,通过服务一个“中心点”、延伸一条“联动线”、构建一张“便民网”、讲好一堂“法宣课”,优化乡村法律供给,能动司法,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服务保障,展现“盐马古道”别样“枫”景。

服务一个“中心点”

 助推乡村经济向好发展

法庭在审判辖区内设立1法官工作站,采取法官定期驻站服务的方式,为产业发展把脉问诊。法庭与辖区内的镇党委、政府签订建立“联席会议+信息通报”联动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判审判辖区重点企业经营中存在的涉法涉诉风险,预判地方政府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问题;每季度向各镇党委、政府通报涉诉企业的纠纷类型、案件数量、处理结果,分析矛盾成因、提出防范建议。法庭与审判辖区企业主动对接,上门服务,为同类型企业提供便捷高效且容易复制的《法律风险提示和注意》文本以及相应的可复制的《购销合同》格式文本等。今年来,召开联席会议4次,发出信息通报2期,提出防范建议5条,诉前、诉中化解产业发展中的买卖合同、土地流转、劳资纠纷等纠纷23件,服务产业健康发展。

延伸一条“联动线”

逐级解纷,促案结事了人和

将民间纠纷化解端口前移,组建由法庭法官作末端,村组干部、乡村贤士、“乡村法律明白人”作前端的解纷体系,构成“组—村(社区)—所(司法所、派出所)—镇—庭”梯次解纷止争联动线,做到“村内纠纷村内化、当日矛盾当日解”。法庭与辖区镇政府、派出所分别签订“诉调对接”工作备忘录,推行“前端村镇吹哨、末端法官即到”的指导解纷机制,对前端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仍不能化解的纠纷,法官及时到场指导调解、释法答疑,力促纠纷诉前化解。真正让“人民群众说事、法官说法、政府说理、司法确认”落到实处,确保案结事了人和。今年以来,联动化解农村常见的相邻权、人身侵权、婚姻家庭、民间借贷等纠纷48件,法庭受理案件数量同比下降12%。

构建一张“便民网”

打造便民服务中转站

打造“1+N”诉讼服务体系,即建立1个法庭诉讼服务分中心、N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为诉讼服务点的便民服务网络,实现诉讼服务“全覆盖”。强化“N”的服务功能,在18个行政村(社区)便民服务站设立诉讼服务点,设置法律服务架,摆放《人民法庭连心卡》《诉讼指南》、典型案例、常用文书模板等,将诉讼服务纳入村(社区)网格服务事项清单。邀请村干部担任代办员,提供发放诉状模板、诉讼指南、文书送达等诉讼服务200余次;提供“一站式”的诉讼服务,做到让群众“走进法庭门,事务一站清”,大力推广线上立案、线上开庭、线上调解,为当事人节约诉讼成本,缩短诉讼周期,今年以来,已通过线上成功调解案件11件。

讲好一堂“法宣课”

助力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

强化普法宣传,主动融入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当中,助力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结合审判实践中的典型案例,积极开展“法官夜话”“坝坝法庭”“民法典进机关、进学校、进村(社区)组、进企业”等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活动,积极营造人人学法、守法,尊崇法治、敬畏法律的良好社会氛围,群众自觉形成平时学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法治良序;做好判后答疑、以案释法工作,弘扬时代新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实落细落小,激励群众向上向善;加强对人民调解组织的调解能力和技巧的法律业务培训,提升调解员适应形势变化的能力,培养一批乡村“法律明白人”,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马踏人民法庭将充分利用“一站式”司法服务体系建设成果,积极调处基层矛盾纠纷,夯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积极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努力实现“公平与正义并行,效率和效果双赢”,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责任编辑:新闻处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柏杨东路85号       传真:0833-2441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