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双语法官丨彝乡天平守护者,绘就法治“同心圆”
作者:乐山中院  发布时间:2023-03-17 19:47:38 打印 字号: | |


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区的马边彝族自治县,地处横断山脉东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这里群山耸峙,峰峦重叠,岭谷相间,有大小山峰1900余个。这里的法官们,常年行走在山高路远的彝家山寨,体味着“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顶戴雪帽,山脚百花鲜”的风貌。

 

佘鲁英生,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是一名彝汉双语法官,他组建“玛牧•吉威”双语巡回审判团队,将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玛牧文化”和法治文化深度融合,带领 “双语法官+双语助理+双语书记员”组成的彝汉双语审判团队,选取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案件,带着国徽走进彝家山寨,巡回开展双语庭审,制作彝汉双语裁判文书,在审理案件的同时,提升在彝族地区法治宣传的效果。


“这样的双语庭审效果很好,案件办理的结果我也很满意。” 阳春三月,明媚的阳光洒满彝家小院,彝族小伙刘某握着佘鲁英生的手说。

刘某与被告张某(汉族)是邻居,10多年来,双方因林地使用权多次发生争执,刘某认为该林地是依法继承并且已办理林权证,被告则主张该林地一直由他经营管理,应该归自己所有。又到了春季采笋的时节,被告阻挡原告采笋并抢夺竹笋,经当地村委会和乡政府多次调解未果,刘某诉至法院,要求排除妨害。

这是一起涉及彝族、汉族群众的纠纷,虽然法律关系清楚,事实明确,但若直接判决,可能会激化矛盾,也不利于纠纷的实质化解,为了真正化解这对邻居的怨结,佘鲁英生再次带着双语巡回审判团队出发了。他们与“德古”陪审员组成合议庭,采取“合议庭+莫达(各方推选的代表)”的方式,在实地“背靠背”展开调解工作。在调解中,佘鲁英生和“德古”陪审员充分运用对民族习俗的通透理解、对法律规定的透彻掌握,利用双语法官的语言优势,把法律条文转化成彝族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彝区风俗习惯被汉族群众知晓和理解。化解多年的积怨并非易事,法官们多次长途奔波,从晨光初起到黄昏日落,双语普法、双向沟通,他们还带来了自己绘制的双语普法绘本《尼牧维科典》,“图画+彝汉双语”普及法律知识,绘就彝、汉群众的法治“同心圆”。

 

“纠纷再大也大不到天上,黄金再大也大不过锅庄!”这句彝族谚语,是法官们的信条,也是他们一次次穿行彝区山寨坚守的信念。他们用脚步诠释司法为民的厚度与温度,丰富着“玛牧•吉威”双语巡回审判的生动实践。“马边县法院根据彝区的司法需求,结合彝族传统文化中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厚文化底蕴的玛牧文化,提升司法的深度、温度和高度”,西南民族大学民族语言文学研究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罗庆春认为,这样的审判方式“值得学习借鉴”。

 
责任编辑:新闻处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柏杨东路85号       传真:0833-2441370